网站内容

最新推荐

Tag标签

供卵一般多少钱 传统目录学与当代学术研究
来源:http://www.053123.com  日期:2022-11-20

三代供卵试管包成功费用多少

坚持中国文化的立场,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为线索,分为七个专题:一、《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二、《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第三,《遂初堂书目》 《通典》和0755。通过这样的梳理,总结学术经验,探索发展方向,重视基础研究,这些努力都可能有助于当代学术研究的体系建设。

坚持中国文化的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如何进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学术领域,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学术基础工作,激活传统研究方法,一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传统知识以“小学”为主,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以及官员、历史地理和文化史相关知识。长期的学术实践证明,目录学是研究中国传统知识的必由之路。王明胜,卷1,《通志艺文略》,说:“目录的研究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从此你要问路,这样才能进门。但此事非呕心沥血之学,质量良师,不易理解。”[1]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余嘉锡先生的《文献通考经籍考》 《四库全书总目》来深刻理解这一点。现已出版的目录学研究著作很多,其中有些是以历史线索为主,如倪世义《十七史商榷》(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有的更适合应用,如潘曙光《目录学发微》(书目出版社,1984)。在这里,我只打算简单地讨论一下大家熟悉的,与古代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内容。

顾名思义,目录实际上由“书目”和“参考书目”两部分组成。书目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参考书目、摘要等。从表面上看,目录只是一个标题列表,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国的古籍目录,严格来说是从刘向的《古书通例》开始的,之后是刘欣的《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目录和记录都有。此后两千年间官方和民间的目录不计其数,但大体沿袭了刘翔和刘鑫父子的风格,略有调整。从最常用的中国文献目录来看,《古籍索引概论》 《别录》和《七略》是三通中最重要的书目。当然,这些著名目录学著作的风格也各不相同。055-79000 《汉书艺文志》订单小,无解。《隋书经籍志》基本无小单无问题解,《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有问题解。当然,小序列和问题解答的目录最重要。

一. 《四库全书总目》和《汉书艺文志》

1.1 《隋书经籍志》

《通志艺文略》在学术史上的意义和《郡斋读书志》在古文字研究中的意义是一样的。要了解古文字的发展演变,只能从《直斋书录解题》开始。想研究先秦两汉学术发展,没有《汉书艺文志》是不行的。

055-79000云:“至孝武之时,书缺简,礼差乐崩。圣主叹了口气说:“我太尴尬了!”所以建藏书之策,写书之官,各派传说,都充斥着秘室。到他当了皇帝,书散而死,以至于谒见陈农,在人间求遗书。赵光禄,大夫刘,传道授业解惑各派诗文,步兵校尉任兵书,殷先数学学派顾问,李校技医学助理。每一本书都被记录和发挥过它的内容、意义和含义。“刘翔《隋书经籍志》有二十卷,但已经很久了。现在有《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说文解字》 《说文》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别录》 《战国策书录》 《晏子书录》 《荀卿书录》 0755。055-79000又说:“我要去典当,我要去悼念皇帝,我要去侍奉儿子,我要去典当父亲的生意。辛总写的书《管子书录》,所以有《列子书录》,《韩非子书录》,《邓析子书录》,《说苑书录》,《艺文志》,《七略》,《辑略》,0755。今天删了准备写文章。”[2]刘欣《六艺略》已经去世。《诸子略》说《诗赋略》收了“一般3.39万册”。而阮孝绪《兵书略》记载的藏书600册,有33219卷[3]。按照这种风格,王建《术数略》和阮孝绪《方技略》是最著名的书目。按照《七略》,有《隋书经籍志》的分类:“一日,《七略》,纪;岳《七录》,济世传;岳《七志》,季子书,兵书;岳《七录》,济世富;岳《隋书经籍志》,舒;6月《七录》;七月《经典录》。分科的题目相当有条理,切题分析,很肤浅。" [4]

班固《记传录》是在《子兵录》的基础上编纂而成,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官方修订书目,有38种(意为“类”),596册,13269卷。每种后有小序,每种后有大序,这是考察先秦西汉学术变迁最重要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近代很多出土文献往往会参考此书来确定其名称。王应麟《文集录》包含在《技术录》中。本文重点论述了每本书的内容和存放情况,并辩明其得失。清代学者钱大昕、钱大钊、姚振宗、周寿昌、王先谦,近代学者顾氏、杨树达、余嘉锡、叶长青、张舜徽等。其中姚振宗《佛录》最富。陈国庆收集各派意见,编成《道录》(中华书局,1983年)和《张舜徽《汉书艺文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清晰精辟,浅显易懂。

1.2 《七略》

755-79000之后最重要的史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考证》。055-79000是继《玉海》之后的第二个重要目录。序:“魏代汉,收而留之,藏于大臣中、外柜。魏的秘书从《汉书艺文志条理》开始,秘书荀胥也写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共分四册。一本叫《一系》、《刘基易》、《小学》;第二部,有古代学派、近代学派、军事书籍、兵家兵法;第三部,有史记、往事、御书、杂事;有诗、诗、诗、图赞,《汉书艺文志通释》,一般有四书29945卷。但录标题和说话的时候,里面装的是淡绿色的袋子,书上用的是平实的文字。至于作者的意思,就没有什么可论证的了。惠,淮之乱,京之沉浮,曲戈之文,颓废之遗迹。”[4]

这个目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反映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状况。其次,确立了史官目录四个部分的规范。从序言中我们知道,按照经、史、书、集四个部分来说,它始于莫争,成于许逊(当时只称它为甲、乙、乙、丙、丁),《隋书经籍志》是最伟大的收藏。有书记载3127本,失传1640本,并附佛道两种记载。虽然刘国钧、施廷镛等分类法在建国后的古籍目录中已有使用,但终究不能取代古代的四分法。第三,在《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上,记录每个的存在

章宗《隋书经籍志》,只完成了历史系,姚振宗《隋书经籍志》是硕士。两本书均已收录《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56年版),易于阅读。在近代研究著作中,以日本学者邢和川河康三的《中经》(书院,1995年版)为最好。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考察原著的版本流传,包括其他书的记述差异,各种藏书的细节,并对其错误进行考辨。为了便于检索,这本书附有书名索引。

755-79000后,地方志目录的价值是无法与以上两者相比的。原因是,唐朝以后,典籍日益丰富,而正史记载却往往缺乏。比如《中经》只按照《新簿》编的。开元以后的200多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重要作家的作品都没有记载,可想而知,差之甚远。《汲冢书》是根据《隋书经籍志》以上补充的,特别是有些书名下有作者传记,更有价值。055-79000被四宝官员嘲笑为“所有编年史中最复杂的”(见卷85-79000,《汉书艺文志》的摘要)。《隋书经籍志考证》以明清著名藏书家黄禹锡的《隋书经籍志考证》为蓝本。清代著述极其丰富,但《二十五史补编》只收录了9000多种,明显缺乏。上世纪50年代,吴作诚的《隋书经籍志详考》在原有基础上增补了10000余种,王绍增的《隋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记载了54000余种。

《旧唐书经籍志》王承略、刘新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收录了《二十五史》中的《古今书录》或《新唐书艺文志》及其相关的考证、注释、补充著作,其中:一、《二十五史》中《开元四部书目》、《宋史艺文志》的七部原著。即《四库全书总目》 《崇文总目》 《明史艺文志》 《千顷堂书目》 《清史稿艺文志》 《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二、这七种作品的考证、补充、注释作品《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 《艺文志》宋代至民国。第三,《经籍志》 《艺文志》等。自清代以来一直有所补充。第四,是宋代(《经籍志》)和明清(《汉书艺文志》-79000)的国史编纂。按时间长短分为27卷和31卷。每一个都有标点和校对。其中《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及其补遗是最丰富的著作,其中《新唐书艺文志》占5卷,《宋史艺文志》占7卷。这为全面考察唐代以前典籍的成书、作者、卷数、真伪、流传等提供了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据。

二。《明史艺文志》和《清史稿艺文志》

宋代以后,私人收藏非常盛行。因此,私人收藏目录日益出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目录是《艺文志》 《经籍志》和《艺文志》。

2.1朝《经籍志》

755-79000作者晁生活在宋初,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图书目录,收录图书1496册,不含重复,共计1492册。根据经典和历史的子集,每个部门下有四个类别,包括经典部门10、历史部门13、子部门18和收藏部门4,共计45个子类别。卷首有总序,每卷有大序,二十五课有小序。每一类都大致按照时代排列书籍,并配有说明卷号、书名及相关序言和后记的文字说明。

这些解决方案非常重要。让我举两三个例子。

比如《艺文志》的原具体文章已经没有了,但是诗集还是可以考的。《艺文志》唐人李康成编的十卷《经籍志》说:“自梁孝子范至,为续陵,编乐府歌诗670首,29人所作。”[5]刘克庄《汉书艺文志》续卷一:《天宝李康成选郑家有《隋书经籍志》。有、庾信、沈、宋、王、杨、陆、罗等290人,诗670首。[6]自李康成编《同《汉书艺文志》等。》,说明唐代《隋书经籍志》年收藏的作品也是670件。但吴《注《郡斋读书志》序》说“所选诗共870章”[7]。我不知道为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吴的言论很可能是错误的。

755-79000是一部主要从音乐角度出发的诗集,所以在音韵上比《直斋书录解题》更精致。755-79000年:“徐陵,吴人,东南秀才,提笔不发声。只有《遂初堂书目》:‘龙头水急,过河难。入半肖伟营,傍南侵酒泉路。心出宝刀,少妇斩宛宛。如果你想长期了解另一个家庭,易蓉今天死了。“这也是缺点之一。[8]可见,在隋唐人的心目中,徐陵的创作在音韵上是很考究的。

这些推论都是从《郡斋读书志》的描述开始的。孙萌有《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汇集了不同版本进行详细考证,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2陈《遂初堂书目》

陈,055-79000作者,主要生活在南宋中期,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他传世旧书五万余册,仿《郡斋读书志》后作《郡斋读书志》 56册。可惜原书失传已久,四库的库官从《玉台新咏》年整理,分析为22卷,将古籍分为53类。虽然没有标注经典和历史的子集,但仍然没有按类别划分为四类,包括经典类10、历史类16、子类20和文集7。总共收集了3000多种书籍。

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对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关于作品和文献版本的一些推论,主要依据《郡斋读书志》。

比如我以前研究《玉台后集》版的时候,第一次注意到宋版后赵君对陈玉夫的后记:“小时候从一本废书上得来的,老北京版也用。宋已失一叶,错别字多,版本也有一些错误。如果你想让他积极,你不会得到很多。嘉定义海,在惠济时,开始向人借刻本《张羽》,财富五卷。以盖一时之徙,故佛毕也。当你听说你有石藏书的记录副本,你应该再看看,以弥补你的学校的损失。所以他的书是完整的,是可以写的。”由此看来,陈玉夫的底子并不完整,只是两本书的拼凑。根据很多例子,有理由怀疑宋人看到了《后村诗话》,有些书大概是在世界上流传了一半。这可能是宋人的偏见造成的,他们更重视前五卷,而不认同齐梁之作。

供卵宝宝是自己的骨肉吗

关于类似的例子,请参考建筑编号《玉台后集》.据云《前集》:“此集十卷,楼焰知宣州。只有上面五卷给诗刊,后面五卷全是当时所应用的文章,已失传的东西,已在本传和《前集》中找到,其余诗次,故无传。”据刘克庄说,《玉台新咏》被《玉台新咏》抛弃了。当时人们比较重视《玉台新咏》,看不起《文选》,认为齐梁以前的作品可以收藏,而齐梁以后的作品就被抛弃,不被取用了。所以最后五卷没有被人重视,以至于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余敏忠从0755年到79000年写的陈玉夫说,他没有考。著名宋史专家陈乐素先生认为,陈玉甫就是南宋著名目录学家陈。如果这一理论能够成立,就可以进一步说明《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在宋代很少流通,即使是陈这样的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也很难见到全书。晁虽然记录了一部完整的十卷书,但在书名解释中并没有说明该书的文献,所以很难知道其面貌。而且根据现有有限的文献资料,在明代,在作者顺序和诗名上有相当多的差异,最含混的主要集中在后五卷,都标榜出自宋版。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宋版《横吹曲》其实已经失去了徐陵的原貌,甚至不是唐代传下来的版本体系。会不会是宋朝的诗人编了段子重写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推论的主要依据是《郡斋读书志》。

2.3友茂《郡斋读书志校证》

755-79000是宋代著名诗人尤茂写的。这个目录记录在《直斋书录解题》。它只记录了几个书名,但开始注意版本,一本书往往会列出几本书。此外,王应麟《直斋书录解题》也是一部重要的私人目录,其价值在于编纂了更多的老故事,为考证作者年代提供了基本线索。比如刘翔的写作年份《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永乐大典》可以从《直斋书录解题》的目录中得到一些线索[9]。比如甲戌《玉台新咏》,一个58条的目录,最早就是在这个目录里出版的。吴秀成、赵树阳校勘《玉台新咏》(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最为详尽,值得参考。

还有一个宋代的官方目录,这里也要提一下,那就是《谢眺集》。本书由王、欧阳修等主编。并分为四个子集的经典历史。它包含超过30,000卷,每本书下面都有摘要。《直斋书录解题》称之为“考据每篇下有论据”。可惜这本书元初失传了。到了明清时期,只剩下简单的物品。《文选》修订时从《玉台新咏》编的,十二卷。比较流行的是清代董源等人主编的《文选》版,正文五卷,附《文选》一卷,《玉台新咏》一卷(中华书局《天禄琳琅书目》翻印,2006年版)。

三。《玉台新咏》和《玉台新咏》

刘知几《直斋书录解题》:“江淹以圣旨开始写作,故研究历史难。他本来没有志向,所以立志向先看他的才能。”钱大昕,卷《遂初堂书目》,卷4《遂初堂书目》:“论史家之味,官制第一,土地第二,宗族第二。不然写的就不对了。”《说郛》创造了通朝的“八记”,《玉海艺文志》改为“十记”。此后正史中的编年史多为断代,编年史之间无法衔接,或者没有“编年史”或“书”。将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三通”散见于各类史书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使读者很容易得到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实际上是对《史记》中“书”和“志”部分的拓展和渗透。

3.1杜友《说苑》

杜佑《新序》二百卷是中国最早的记载历代法规的通史。是中华出版的

055-79000的价值不在于特殊史料的保存,而在于编辑组织材料的创新。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不能像政治历史那样受朝代的限制。055-79000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055-79000说它“学五经、群史、汉魏六朝文集,益得失。一切都大同小异,历朝历代的变化都有记录,详而不烦,简而不要,都是有用的实学,比得上那些不仅仅是教育和提问的人。考唐以前故事,兹编其深海。”055-79000佳能处理户口、钱币、税收、水运等。代码755-79000涉及选举制度,如“炀帝是作为学者创立的。系统大业用了三年时间,设置了吏部侍郎”。055-79000代码分为22类,涉及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设置和历史沿革。055-79000代码由100个类别组成,前65个类别重点介绍了唐代开元以前五礼(吉礼、礼乐、礼、军礼、残酷礼)的演变。《列女传》从第六十六类。除序言外,亦按五礼论述。《玉海》是继《新书》之后,记载先唐乐府资料最重要的专著。055-79000佳能涉及兵制、兵法等。755-79000典涉及刑事制度,收录了汉魏以来的刑法讨论文本。055-79000代码有十种排列方式。055-79000主要讲边疆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这些材料对考证中世纪作家的社会地位、作品年代和文学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本书重视经济、政治,却忽略了文化,所以没有“文艺”和“经典”,这与《玉海艺文志校证》或《崇文总目》相比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缺陷。这一缺陷在宋代郑樵的《四库全书总目》中得到了弥补。

3.2郑樵《四库全书》

055-79000,两百卷,各部分内容和时限不一致。“本纪”的开端是从三皇五帝到隋朝;“娘娘”由汉传至隋;其次是“编年史”,《永乐大典》开始,《粤雅堂丛书》结束;那么,就是“二十”:《补遗》 《附录》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 《通典》 《通志艺文略》 《文献通考经籍考》 《史通古今正史》 《廿二史考异》 《北史三》 0755。《史记》 《汉书》 《通典》 《通典》 《通典序》 《通典》 《食货》 《选举》等[10]。编年史和二十略类似于正史中的“编年史”;其次是家族列传,从周到隋。严格来说,这是一部唐以前的通史。作者在序中说:“百川发散,必在海中,然后九州免浸;所有的国家都要经历所有的夏天,然后八荒才会免于停滞。交流的意义很大。''

大部分传记都是从以前的史书中编出来的,作者说“编年史自有规矩”。而“二十余大臣自有所得,故不用旧史文。”这部分内容,“天下之大学,惟其纲”,“百代之约章,学者在此无所不能。”

在宗法制度极其古老的中国,从东汉到南北朝,士族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和深刻影响越来越明显。东汉王符《职官》有“支姓”,新旧《礼》有《乐》等。方便文献研究者追溯姓氏源流和家世变迁,但王澍多有《兵》,相对简略,新老《刑》。但这本书《州郡》的收藏范围更广,考证细致。即以沈氏为例,其源流多有不同:《边防》以为出自邵边金氏;王《通典》是楚后裔;055-79000以为后太子孟。郑樵列举了各种理论,认为沈约的理论并非没有无比的嫌疑,但《通典》的话明确指出

055-79000关于图书分类编目的方法,强调不仅有书的要编目,没有书的也要编目,以明其出处。称其为中国第一部学校研究专著不无道理。余嘉锡《四库全书总目》采用了《食货》的许多说法。055-79000 《选举》不仅指出了地图集和金石学的重要性,而且记载了历代钟鼎的铭文。055-79000分为十二大类,每一类都有小标题,比之前的四部类更加细化。可惜的是,虽然收集广泛,但并没有解决问题,记录了死亡的情况。这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055-79000《编修必录死书三论》说:“古人编书时录其死书”,“古人录其死书,故本书求之。”但是《官职》并没有进行这种索赔。这个小于《礼》。元代马端临《开元礼纂类》弥补了这一点。

3.3马《乐》

055-79000三百四十八卷,分二十四次考试,即《宋书乐志》 《兵》 《刑》 《州郡》 《边防》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通志》 《通志》 《通志》 07900 0000 《三皇世谱》 0000 《隋年谱》0 00 0000 000 《氏族略》0 0000 079000 《六书略》 《七音略》 《天文略》 《地理略》 《都邑略》 《礼略》 《谥略》 《器服略》 《乐略》 《职官略》 。其内容起于上古,终于南宋嘉定。就其风格和内容而言,其实是《选举略》的拓展和续作。比如《刑法略》中的《食货略》代码《艺文略》 《校雠略》 《图谱略》 《金石略》 《灾祥略》 《昆虫草木略》 《潜夫论》 《唐书》 0755等。 0755.055-79000:雅部、胡部、俗部讨论历代的乐制、乐理、乐歌、乐舞,具有时代特色。《宰相世系表》 《左传》 《唐书》类似于史书中的《氏族略》 《宋书自序》,多与占星、占卜有关。《潜夫论》,类似《新唐书宰相世系》,是边疆民族专史。055-79000对文学史研究的参考价值最大。除了晁《宋书》和陈《新唐书》外,本文还引用了《新唐书》 《吴兴述祖德碑》 《氏族略》 《校雠略》 《古书通例》 《校雠略》和高。每个标题下都有解题,每个类别前都有小前言,各种学术渊源,每本书的内容总结,都可以大致考察。中华书局2011年的出版点是校本,很好参考。

四。《图谱略》

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最常用的目录是《金石略》。

4.1 《艺文略》

055-79000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策划编纂的大型丛书。这也是一个国家项目,目的是涵盖所有流传下来的文件。初编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结束,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复本七本。《校雠略》不同于之前明朝的《艺文略》。《隋书经籍志》是一种书,其中文献按条目排列,《文献通考》是丛书,按中国传统书目排列,分为经、史、著、集四部分。由于卷帙浩繁,这四本书以代表四季的不同颜色来区分。经典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分部为白色,收藏部为灰黑色。055-79000的规模是《文献通考》的3.5倍,79000多卷,36000多卷,近8亿字。755-79000记载了3461种书,另有6793种书,共整理出10254种书,汇集了乾隆以前历代的重要著作,基本涵盖了当时各个领域的优秀经典。

055-79000既是文献的收集整理,也是对古籍记载的系统回顾。所有被认为有价值的文件将被归入《文献通考》。价值低的书不会收录,但是会收录到总目录里,并为其撰写摘要。一些被认为是诽谤清朝的文件会被烧掉。收入《田赋考》的作品中,女真和满洲历史的记载经常被删改。055-79000(北京出版社,1997年影印出版),共311卷(含索引),其中图书634种。其中经典部10卷藏书16种,历史部75卷藏书175种,分科38卷藏书59种,收藏部187卷藏书402种。还有《钱币考》(北京出版社,2005年,影印出版),共90卷,藏书290种,其中经典3卷12种,历史27卷73种,子书12卷38种,藏书48卷167种。

755-79000由纪晓岚编辑,来自不同学科的360多人参加了编辑。历时十年,第一套《户口考》完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它藏于故宫文远馆,俗称文远馆《职役考》,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六套全书陆续完成,分别收藏于奉天(沈阳)文髓阁、北京圆明园文远阁、承德避暑山庄金文阁、扬州大观堂文慧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隐寺温岚阁。目前仍有三套保存完整,分别是文远馆、温宿馆、金文馆,但内容仍有所不同。

4.2研究

关于《征榷考》的编纂及其重要价值,百年来已有多部著作问世。1925年,北京瓷像厂出版《市籴考》。1980年,中国台湾省存翠社收集了《土贡考》年以前的重要论文(1980年大东书局出版)。包括郭伯公《国用考》、张颖《选举考》、王书凯《学校考》、叶恭绰《职官考》、巨增裕《郊社考》、袁同礼《宗庙考》、陈元《王礼考》。岑《乐考》,叶德禄《兵考》,孟《刑考》,《经籍考》,陈乐苏《帝系考》,于迟《封建考》,孟森《象纬考》,黄0755-。此外,赵主编的《物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一部高质量的“文房四宝”专著,有校注和案例语言。司马朝君的《舆地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四裔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何宗美的《通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已经收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四库”研究方兴未艾[12]。

4.3 《通典》及其修正和延续

在这里,《食货》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撰写摘要的作者大多是各领域的专家,为理解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055-79000二百卷,分经史四子集,藏书3460余种,词条6790余种。这几本书每一本都要介绍其主旨和作品出处,同时要“列出作者”、“考本之得失”,并标明文字和章节的增删。当时参与编写《文献通考》和撰写摘要的有戴震、邵、周永年、姚鼐、翁方纲等。在某些方面都很专业。《田赋考》年的一些古籍考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当时的研究成果,纠正了前人的一些不足。上述学者撰写的摘要后来陆续被发现,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出版《钱币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户口考》。这些作品为了解各种古代著作的起源、写作背景和成就提供了很多便利。

055-79000只是一份成绩单。从版本来看,似乎不太理想。如果读者想知道《征榷考》年收集的作品还有哪些版本,最重要的参考书是邵著续的《市籴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该书沿着《土贡考》老版本排列,标注了各个版本。朱学勤的认可版《礼》也是类似的作品。当时的斋书屋老板孙殿起收集古籍,将《郊社考》未收录的图书全部编目,编成《宗庙考》(中华书局1959年版),编目图书11240种。其侄儿雷孟水协助编纂《王礼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收录6000余种。这两本目录是《乐考》的续篇。

在755-79000的编辑过程中,出于政治需要,删除了许多书籍,仅禁书就有3000种左右(据陈乃干统计,全灭2453种,熏出402种)。此外,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很多应该收藏的书都没有收录,比如《象纬考》年的6000种(据陈乃干统计,6739种)。因此,自光绪以来,学者和名人不断提出继续学习。1925年成立“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1927年成立“人文学院”。这些机构组织了当时在北平的大量专家学者编纂了《物异考》册图书,其中古籍3万余种,其中经典的标点本于199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随后,齐鲁书店将所有摘要影印成37卷,并附索引。1992年,《舆地考》也被列入出版计划。1997年,齐鲁书店共出版1200册,藏书4500种,6万多册。其中宋版15种,宋钞1种,元代版20种,明代版2152种,明代钞127种,手稿22种,均为世界罕见的重要版本。此后出版了《天文志》册书,收藏了5213种书,其中包括《五行志》册以前流传下来的书的补选,以及随后从《地理志》册中选书,已装订成1800册,其中经典260册,历史670册,分册370册,藏书500册。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重要的经典都被网罗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4.4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籍还有待开发利用。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编《四裔考》,限定《晋书载记》的标准,有选择地编现代人编的古籍。755-79000已经做了这样的尝试,比如马王堆文献集,就是现在的版本。问题是如何选择,一定要慎重讨论,否则容易得不偿失,成为一种纯粹的浪费。

5.收藏机构古籍目录

现存古籍主要收藏在公共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的藏书最为丰富。这些图书馆还编纂了善本,如《经籍考》(书目与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载有3万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也出版了《郡斋读书志》,其中古籍462种,近8000册,精装16种,120册。055-79000 《直斋书录解题》 《汉书艺文志》也为我们寻找各图书馆收藏的古籍善本提供了信息线索。比如浙江图书馆,不仅有温岚馆《隋书经籍志》的藏书,还有以丁丙8000册藏书为基础的江浙学者手稿的大量收藏。这里汇集了朱、朱、朱时哲三代学者的大量手稿。20世纪80年代,郭在义先生和许嘉璐先生整理编辑了《三藏系列》(朱名、朱名半阴、朱时哲名韵阴)。为此我写了《新唐书艺文志》,感谢图书馆的书籍和目录。

在中国的大学中,北京大学图书馆拥有最丰富的古籍藏书,其中李生铎的现代藏书家宣的藏书最具特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崇文总目》包含15000多种。除此之外,这里还应该提到清华大学的藏书。1982年初,我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工作。在阅读校史资料的过程中,清华图书馆馆长洪又丰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宋中兴志》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报道如下:“八千卷楼,浙杭藏书家第一,杨次之。与石鼎同时代的,已经是两代人了。宋元出版虽不能与石鼎相比,但特藏也可独领风骚。例如,浙江省的州县地方志不仅名称详尽,而且版本繁多。金石学的书也是如此。到诗歌收藏部门,尤其是浙江先贤的作品,清代有很多专门收藏。穷搜了几十年,何可桢怎么会这样?我们愿意把它们全部卖掉,因为我们无意收藏它们。罗会长(指罗家伦:1897—19693354,作者注)是在南巡时得到这个消息的,也就是电话通知了评议会。委员会决定派尤峰去视察。冯于五月九日抵达杨书屋,书屋主人要交六种书目:(1)四种现藏书目;(二)部分图书目录已经出版;(3)浙江省书目。稍加回顾,有宋、元、明清版、日版、精钞、手稿、名人批校版、五卷《通志艺文略》。展馆的名称尚未确定。图书总数为42653册。”这些由杭州杨和杨复以“风华馆”命名的图书构成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基础。后来清华大学图书馆编了《子略》,主办方委托我请姜亮夫先生签字。该书于200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修订出版,共选录古籍4000余种,列入善本名录。北京师范大学与辅仁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北京师范大学,也收藏了很多古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四库全书总目》包含3281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独具特色,被列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文学院图书馆藏书的突出特点是古籍和民国书籍,即新善本,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古籍馆藏以近代藏书家张寿镛(号)的后人张芝连(北京大学教授)捐赠的2000余种“袁玉娥书”为基础袁玉娥)在1955年。经过不断扩充,目前藏书已达13万册[13]。其中古籍18000余种,善本近5000种。该馆收藏的许多善本、孤本、手稿,大多收藏在文学院图书馆的“善本书库”中。就版本时代而言,多为明清时期出版的古籍,以诗集和地方文献为主。其内容除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类书籍外,以文学为主,有四大亮点:宋元本、明清小说、清代诗集、弹词、宝卷。目前有宋元本十余部,明本两千余部,明本几部稀有家谱。如宋版《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宋代欧阳修所作)、元延祐版《四库全书》(宋代黄吕翁所作)、元版《永乐大典》可谓镇馆之宝。明代石矛吉谷馆藏《永乐大典》本(宋代叶梦得著)和《四库全书》本(明代庄周著、王充著)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集了600多种小说,其中有30多种是大海特有的书,如《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四库禁毁书丛刊》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四库全书》 0755-7900 0755。诗文集最丰富,如0755至79000共60余种,其中善本40余种;明代诗集1000余部,其中善本600余部;清人诗集3000余部,其中善本500余部。馆藏弹词400余种,宝卷300余种,其中明万历年间刊《四库全书》,康熙年间刊《四库全书》。就数量和版本价值而言,国内外似乎没有其他类似的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历史研究所包括过去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等。它还有丰富的藏书。中国社会科学院非常重视古籍工作。早在十多年前,就成立了古籍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古籍普查登记、人员培训、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实施方案。为全院古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全院已完成古籍清理核实工作,古籍近111274种,106万卷,善本10000余种,《四库全书总目》初稿已完成。

055-79000是从全国781个藏书单位收集的重要图书目录。从1975年开始,该书就开始准备编纂,有6万篇描述,13万册。分为经、史、书、集、丛书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附有收藏单位的检索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它于1996年发行。遗憾的是,征求意见稿原文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收藏信息,而官方出版物有时会有删节。2003年,齐鲁书店出版了三册《四库全书》,弥补了这一不足。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编制,1992年6月列入《四库全书总目》出版计划。历时20余年,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本书是中国现存中文古籍总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港澳台)各大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现存中国中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状况。在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对每本书的书名、卷数、编者时代、书名及写法、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地点、版本类型、校对、后记等进行了分类记载,并列出了每本书的主要收藏机构名称。755-79000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调查和描述,首次摸清了我国约20万种古籍,为进一步研究和出版古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中华书局还出版了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编写的《四库全书叙》,收录了1949年至1991年出版的6000多种古籍。杨的《四库全书之纂修研究》也于2007年由岳麓书社出版。

不及物动词私人书籍和专题研究目录

6.1古籍综合目录

中国的大部分古籍,尤其是唐以前的,已经失传了。王应麟在宋代开始编纂《失踪人口》。在清代,收集失踪人口成为一种时尚,马国汉、黄氏和王仁君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四库全书纂修考》梁启超说,“有一件事我们这一代人特别应该感谢清朝的儒者,它叫《典藏失传》。书籍时间久了会逐渐消亡,你通过各个历史的编年史校对一下就很容易看出来,比如《七阁四库成书之次第及其异同》 《七阁四库全书之存毁及其行世印本》。表皮杂草,固无足轻重的生存。如果一本名著丢失了,民族遗产就会受到损害。龙钟秀《跋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表》,其书从《四库总目索引与四库撰人录》数百人收集而来,是编纂的先行者。此后业愈盛,自周秦诸子,汉人注易史,魏晋六朝易集,若有所语留,皆有所收辑。是以唐宋时期的几种书为基础的,比如《四库全书中永乐大典辑本之缺点》 《书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后》 《四库提要中之周亮工》。而所有的经典都是注释等书,凡是能搜到的都是重来。当时从事这个行业的学者很多,毫无准备。但是马国汉的《四库提要辨证序》分三本史书,藏书几百册,他可以推得动。所以现在所有《四库提要古器物铭非金石录辨》年的书和《四库提要宣室志考证》年被称为失传已久的隋唐书都在我们的收藏目录里。鳞片虽破,羽毛虽折,礼物犹记。”055-79000(孙启智、陈建华主编)收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佚文及现存书籍的佚文。包括公元1949年以前的所有版本。根据经典和历史的子集,作者按时间顺序排列。附录:1。本书所收藏书籍的版本列表;2.标题索引;3.作者姓名索引。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失踪人口的书的大致内容,很实用。

清代藏书家兴趣各异,如洪卷二《四库珍本十先生奥论读后记》所言:“藏书家有数等。得书必求其源,但为正缺,谓之考据,如钱绍战大新、戴季氏珍。那么,第二遍,我们就可以分辨它的板块,注意它的错误和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学校的学校,如鲁的《文笔》,翁戈的《校方刚》。第二遍搜异本,上一遍补石室金匮之死,下一遍可备佟博士浏览,意即藏家,如鄞县范的天一阁,钱塘吴的华斋,昆山徐传。第二次提炼这本书的时候,一个人沉迷于宋刻本,作者的意图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刻书的年代是最深刻的,是鉴赏家,如吴门黄大师皮烈,吴镇鲍听伯。第二回,旧人背井离乡者贱卖珍宝,书香富贵者索价好,眼不辨真假。他们知古知今,祖籍闽川,不可欺。一看就知道的云,叫掳掠者,如吴门钱经开、陶武六,湖州石书。”[14]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存古籍的来龙去脉,必须从明清以来的公私图书目录说起。所以我推荐严佐之的《四库提要范石湖诗提要书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这本书对重要的古籍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介绍。

近年来中华书局出版《四库提要与宋史艺文志之关系》 《四库琐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字贯案》 《从学者作用上估计四库全书之价值》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校证》 《〈四库全书总目〉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 《〈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 0755-中国国家图书馆。这一系列书目包括著名藏书家目录和公共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总目》,非常重要。《四库全书总目》这样的目录学应该说是清代官方目录中除《四库全书》以外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这本书是由和彭冯富编的。分为宋板、元板、明板、影宋板等。作者、刻书地点、收藏情况、钟印等。都一一记录下来,详细核实。通过这些目录,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每本书的出处,还可以考察一些与中国古籍有关的重要问题,如纸墨字体、名称印章、书籍刻制机构、刻制条件、刻制起源、活字分类、手稿差异、卡片上记载的书价、版权页号、书店等等。

王忠民《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和《〈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年版)关于近代善本的描述也要提一下。本书收录作者古籍善本4300余种,其中美国国会图书馆1600种,北京图书馆1600种,北京大学图书馆600余种。介绍作者生平、篆刻特点和人物姓名。另外,施廷镛《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北京图书馆,2005年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宋本、金本、元本、明本、插图本、文字本(抄本、手稿、前代意见)。第二部分:非纸质载体文献。甲骨文、简牍和嫌帛。第三部分:古籍版本鉴定常识。包括版本鉴别的重要性,如何鉴别古籍的真伪,版本形式的鉴别。有三个附录:《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和《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这些都为我们了解现存古籍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

《四库全书》由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编,自2008年起分五批出版。除了版面,还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四库简明目录》(陆续出版)等多种书目著作。

6.2专题古籍目录

以上都是古籍综合目录,专门目录不胜枚举。

如宗教研究目录,梁释僧祐《四库全书》 十五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目录。隋代费长房《贩书偶记》 (又名《贩书偶记续编》 )十五卷,也是现存较古的佛经目录。僧祐书详于南朝,此书则兼详北朝诸经。吕徵《四库全书总目》 (齐鲁书社1980年版)、宿白《四库全书》 (文物出版社2009年)、周叔迦《四库全书存目》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任继愈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版)等,是研究宗教文化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如中国史研究目录,王毓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100册,收录历代典籍219种。而最大的工程还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2006年版),胡厚宣编《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1952年版),严灵峰编《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1993年版),张传玺编《续修四库全书补编》 (共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1982年版),来新夏编《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图书馆善本目录》 (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以及黄爱平主编《南京图书馆善本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等,详细著录了二十世纪有关古代历史人物、历代典籍研究方面的论著目录,颇便查询。

如方志研究目录,朱士嘉编《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目录》 (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8年出版增订本)收录全国41家图书馆藏方志目录而成。按省编排,以表格的方式详列书名、卷数、纂修人、版本、藏书者等。附录:国民党劫运台湾的稀见方志目录232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我国稀见方志目录80种,增订本著录现存方志7413种,较初版本多1581种。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1985年版)集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0个图书馆、博物馆、文史馆、档案馆及国外图书馆所收地方志8264种,收录下限为194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联合出版《朱骏声著述目录》 ,拟收录地方志2000余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 等28种收录稀见方志1400多种。天津古籍出版社《购买杭州杨氏藏书报告》 收录国家图书馆藏珍稀方志727种等等。此外,还有《四库全书》 (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收录200余种,共50册。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 (上海书店2014年版),收录明代方志107种,大多海内孤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又将其所有方志515种汇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2017年)。

如西域研究目录,较早的是罗振玉的《资治通鉴纲目》 于1913年编成,收录十八种,涉及历代典籍、地方类文献等。书前有罗振玉撰写的提要。 《通鉴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新五代史》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出版),属于目录学范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古乐府》 (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则为文献汇辑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从1989年开始组织《石林奏议》 的工作,主体为俄罗斯、法国收藏的敦煌西域文献。而综合论著提要则以甘肃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纂的《庄子内篇》 (兰州大学出版社年1989版)为代表,选辑了二十世纪有关丝绸之路方面研究论著764篇,作了比较详尽的内容提要。许建平《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中华书局2006年版)、王启涛0755-

情况。后附《书名索引》、《著作姓名及别号索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新版发行。此外,《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是应《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征求而写,出版时厘为六卷,前三卷为小说类书籍,后三卷为戏曲类书籍。《小说旁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七卷是孙先生的遗作。孙先生从古籍中辑出有关旧话本、三言、二拍及《西湖二集》《石点头》等通俗小说本事来历的资料,汇为一编,附以案语,探讨故事源流,解析名物制度。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虽然是一部笔记性质的著作,其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小说叙录文字。程毅中著《古小说简目》(中华书局1981年版),是根据自己阅读所得编成,包括汉魏到五代的小说简目。书后附录《存目辨正》《异闻录考》《书名索引》《作者索引》等。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1997年版)资料详实,考订精审。石昌渝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分文言卷和白话卷两大部分,另设索引卷,将文言、白话小说勾连在一起,共收录作品2904种,异名582个,总目3486条。有关小说刊刻书铺的索引有韩锡铎、牟仁隆、王清原著《小说书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等。

清代黄文旸等撰、董康校订的《曲海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著录元明清三代戏曲684种,每种剧目注明时代、作者、简述剧情、考证故事源流等,是戏曲目录的代表作。晚清姚燮《今乐考证》、民国王国维《曲录》亦称一时名著[16]。《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版)收录戏曲目录多种,很多是稀见本或抄本。俞为民、孙蓉蓉主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黄山书社陆续出版)是继《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之后又一部古典戏曲论著的集大成丛书。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编的《中国古典戏曲总录》计划包括《宋金元杂剧院本全目》《宋元戏曲全目》《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和《清代杂剧全目》《清代传奇全目》等,可惜未出完。文化艺术研究院还编有《中国戏曲研究书目提要》(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收录古今戏曲研究书目近1600种,每书著录书名、著者、版本、内容提要等。梁淑安、姚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收录105位戏曲家的270种剧目。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著录较全,计有戏文320余种,杂剧1830余种,传奇2590余种,共4750余种。但是很多是根据书目转引,因此,其准确性或许不足。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年版),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近年戏曲研究文献综录的重要成果。

民间文学目录以刘复编《中国俗曲总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贺学军和樱井龙彦编《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李豫等编《中国鼓词总目》(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以及车锡伦编《中国宝卷总目》(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为代表。

供卵捐卵机构

乔默编《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是一部综合性的文学研究论著索引,收录1900年至1992年间中国大陆学者研究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民间文学等论著1200种。

八、对古籍目录工作的寄望

古籍目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为今用、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宝贵资源。古籍整理工作,往往先从目录开始,最终要由顶层设计完成。

文献与目录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传统目录学经典文献和当代出版的高质量古籍目录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参考依据。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当代学者尤其是重要学者,无不重视古籍整理和古籍目录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郑振铎先生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中深感古籍目录的重要性,为此编纂了好几种戏曲小说目录,并在此基础上,主持编纂《古本戏曲丛刊》前四集。遗憾的是,不久他因公去世,离开了钟爱的事业。但他所参与组织的古籍整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我后来参与了《古本戏曲丛刊》最后四辑的编选工作,所有的工作,还是要从基本目录做起。据我所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达成协议,在我方学者的积极参与指导下,历经二十多年完成《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西夏文部分的整理工作,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生活在我国云南一带的纳西族,其东巴文是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被认为是文字的活化石。据统计,目前存世的东巴文经书约三万册,其中一万五千册分别藏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了598册。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哈佛燕京图书馆洽谈合作,由我方专家对这批珍贵文献进行翻译、诠释、整理和开发,最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哈佛燕京学社藏纳西东巴经书》。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传统目录学。

图书馆的古籍与古籍目录对我个人的学术生涯也产生重要影响。1982年初,我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工作不久,就发现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宝藏一那里居然还收藏着那么多的古籍,再看过去的借书卡,多是老清华的名教授的手迹。这使我对这些几乎封存了几十年的古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好那个时候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先生常常到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征求意见稿)核对原书,并作了大量的笔记⑥。我就利用了这个难得的机会,随魏先生对古籍善本“观风望气”,了解到一些基本常识。从此,这些原本对我来说非常陌生的古籍成为我一时着迷的追求。我大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泡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按图索骥,几乎将清华大学所藏的稿本、孤本及稀见本大体翻阅一遍,作了很多读书笔记。我后来撰写的《通行本〈曲品〉校补》《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新发现的一批严羽评李白诗资料摭谈》《一场早该结束的争论——蔡邕所书石经是三种字体吗?》《朱骏声著目述略》《极摹世态炎凉曲尽人情变态——从新发现的〈忧庵集〉窥探戴名世晚年心境》等有关古典文献方面的考订文章,就得益于这段阅读古籍的经历和积累。我的硕士论文也是在这些论文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可以说,在清华大学与图书馆古籍、古籍目录的结缘开启了我在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跋涉与探索之旅。

中国古籍种类和卷帙浩繁,现存古籍还有很多散见于各地图书馆中尚待开发利用。特别是其中的稿本、孤本、稀见本等,其价值虽有不同,但是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应当想方设法保存下来,毕竟流传稀少,放任自流,很容易散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另外,域外古籍、敦煌遗书、新近出土文献等也数目可观。对于这些文献的整理,首先从目录学、目录工作开始。本文第1至6节梳理了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的成就与不足,并指出,《续修四库全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阙失,但收录毕竟有限。依个人观点,应当规划、编制《续修四库全书补编》,就大的方面而言,《补编》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域外善本集成。有选择地收录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欧洲等国的善本图书,至少应当将其藏书目录汇集起来。

第二,敦煌文献集成。包括黄永武《敦煌宝藏》和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收藏的敦煌文献。

第三,出土文献集成。包括金文、石刻、简牍、帛书。

第四,《续修四库全书》较之《四库全书》进步的地方就是收录了不少戏曲小说。相比较而言,戏曲收录较多,而小说收录依然太少,且编排颇为矛盾。如子部有小说类,是传统的小说观念;而在集部又设小说类,似乎是白话小说,但是又有部分文言小说。这方面应有所考虑。

供卵一般多少钱 传统目录学与当代学术研究

第五,稿本、稀见本及孤本。这类图书相当可观,应有所选择地加以辑录。

第六,为过去正统观念所鄙视的大量讲唱作品,如子弟书、弹词、宝卷。这类书再不集中整理,几乎面临着彻底失传的危险。

第七,《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已经收录,但是版本方面有可取者。

第八,《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未曾收录的重要著作。

如果称此书是“补编”,当然应当遵守成例,但是又不能为其所囿,否则,就没有办法拓展。依个人的观点,总目按照四部分类,而子目则可以作较大的调整。这个问题,需要集思广益,要有根据。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学术问题,任何随心所欲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

传统目录学思想和方法是历代贤达学士治学智慧的结晶,譬如小序、题解对考证历史人物、事件、物品、作品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挖掘、继承和发展传统目录学的精髓,有助于提升古籍整理工作的水准,有助于编制和出版高质量的古籍目录精品。并且,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和方法亦可为非传统形态文献信息数据化、知识化组织与整理譬如数字人文工作提供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就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古籍整理工作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又一次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期,我们首先要在细致准确地摸清海内外古籍家底的基础上,组织各行专家做好《中国古籍善本叙录》的撰写工作,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水准,为古籍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注释:

①新、旧《五代史》及《辽》《金》《元》三史没有《艺文志》,后人多所辑补,并见于《二十五史补编》。今人雒竹筠辑录前人成果而成《元史艺文志辑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收录较全。

②《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所录以明代为主,兼附宋、辽、金、元著述。每条下附录作者爵里、字号、科第等,多可补史传之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由瞿凤起、潘景郑先生校点的本子最为精详。

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亦有丰华堂藏书,据范子烨教授推测,很可能是西南联大三校合并时混在一起。

④关于藏书家研究,有叶昌炽撰《藏书纪事诗》(中华书局1989年版)、伦明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续补藏书纪事诗》《广东藏书纪事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外二种,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及杨立诚、金步瀛合编《中国藏书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等。

⑤关于故宫藏书情况,参见齐秀梅、杨玉良编《清宫藏书》,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天禄琳琅阁藏书情况,参见刘蔷《天禄琳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天禄琳琅知见书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⑥魏隐儒先生的古籍叙录,已由李雄飞整理出版,题曰《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出版。与此相关的论著,还有《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第二册《古籍善本经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M].北京:北京中国书店,1987:1.

[2]汉书·艺文志[M].中华书局,1962:1701.

[3]任莉莉.七录辑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

[4]隋书·经籍志序[M].中华书局,1973:907,906.

[5]晁公武著,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7.

[6]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84.

[7]吴兆宜笺注.玉台新咏[M].中华书局,1985:535.

[8]遍照金刚著,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18.

[9]刘跃进,《玉海·艺文志》的特色及其价值[J].复旦学报,2009(4).

[10]通志二十略[M].树民点校,中华书局,2019.

[11]《梁书·武帝纪上》“谱牒讹误,诈伪多绪。……冒袭良家,即成冠族;妄修边幅,便为雅士。”

供卵最好的医院

[12]刘跃进.四库学研究的当代价值[J].图书馆杂志,2017(11).又载,四库学:第1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3]《王伯祥日记》1953年4月16日:“接西谛书,送到张约园捐赠书目两册,嘱为文学所挑留若干。圈识之并转平伯再选之”。

[14]洪亮吉集:第五册(M).中华书局,2001:2271.

[16]杜海军.中国古典戏曲目录发展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供卵生的孩子能平常心对待吗
专业的网站
Copyright © 20022-2030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